1、败军之将 [ bài jūn zhī jiàng ]
释义: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2、不见棺材不落泪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 ]
释义: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出处: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
3、败不旋踵 [ bài bù xuán zhǒng ]
释义: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出处:唐·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4、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释义: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5、成败得失 [ chéng bài dé shī ]
释义: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6、成败利钝 [ chéng bài lì dùn ]
释义: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7、出师不利 [ chū shī bù lì ]
释义: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8、成王败寇 [ chéng wáng bài kòu ]
释义: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9、翻然改图 [ fān rán gǎi tú ]
释义:图:计划,打算。比喻很快转变过来。另作打算。
出处:《三国志·蜀志·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10、覆舟之戒 [ fù zhōu zhī jiè ]
释义: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11、功败垂成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释义: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12、寡不胜众 [ guǎ bù shèng zhòng ]
释义: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出处:《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
13、好了疮疤忘了痛 [ 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
释义: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14、后车之戒 [ hòu chē zhī jiè ]
释义: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出处: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复辙在前,永作后车之戒。”
15、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释义: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16、焦熬投石 [ jiāo áo tóu shí ]
释义: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出处:《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17、骄兵必败 [ jiāo bīng bì bài ]
释义: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出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18、卷土重来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释义: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9、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释义: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0、立于不败之地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
释义: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21、屡战屡败 [ lǚ zhàn lǜ bài ]
释义: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22、卵与石斗 [ luǎn yǔ shí dòu ]
释义: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23、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释义: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出处: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4、落花无言 [ luò huā wú yán ]
释义: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25、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释义: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26、马翻人仰 [ mǎ fān rén yǎng ]
释义: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27、抛戈弃甲 [ pāo gē qì jiǎ ]
释义: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28、片甲不留 [ piàn jiǎ bù liú ]
释义: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三回:“为兄的在此札营,意欲等候番兵到来,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29、骑者善堕 [ qí zhě shàn duò ]
释义: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30、弃甲丢盔 [ qì jiǎ diū kuī ]
释义: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形容容易失败的成语(74个)
••阅读 3650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考试失败的成语
必不挠北,成败利钝,成败得失,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谨慎小心,前功尽弃,败军之将,半途而废,不见棺材不落泪
形容失败时心情的成语
绝处逢生,柳暗花明,踏破铁鞋,踏破铁鞋无觅处,大喜过望
关于失败的心情的成语
黯然神伤,黯然销魂,悲痛欲绝,怅然若失,成王败寇,肝肠寸断,寒酸落魄,灰心丧气,绝处逢生,乐不可支,乐乐陶陶,乐以忘忧,柳暗花明,面如死灰,其乐融融,前途渺茫,全功尽弃,如释重负,失魂丧魄,失魂落魄,思前想后,踏破铁鞋,踏破铁鞋无觅处,天塌…
表达失败的成语有哪些
骄兵必败,溃不成军,全军覆灭,全军覆没,损兵折将
形容做人很失败的成语
拜赐之师,败不旋踵,败于垂成,败绩失据,必不挠北,不可收拾,成王败寇,成败利钝,成败得失,成败兴废,成败论人,称帝称王,重振旗鼓,垂首丧气,大败亏轮,打落水狗,重蹈覆辙,得失在人,得失成败,得步进步,东野败驾,覆车之鉴,覆舟之戒,覆车之轨,…
关于事业失败的成语
拜赐之师,百败不折,败不旋踵,败于垂成,败寇成王,败绩失据,必不挠北,兵挫地削,兵败将亡,不劳而获,不可收拾,残兵败将,成王败贼,成王败寇,成败利钝,成败得失,成败兴废,成败荣枯,成败论人,称帝称王,重张旗鼓,出豕败御,垂成之功,垂首丧气,…
表示失败不甘心的成语
不敢后人,不甘寂寞,不甘后人,甘心情愿,死不甘心,死不瞑目,死不闭目,无可奈何,无所作为,不甘示弱,不甘雌伏
形容容易生病的成语
不可救疗,疾不可为,旧病复发,面黄肌瘦,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日薄西山,弱不禁风,危在旦夕,无可救药,朝不虑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