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形容快要日落的成语(10个)

  • 1、回光反照  [ huí guāng fǎn zhào ]

    释义: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出处: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2、暮景残光  [ mù jǐng cán guāng ]

    释义: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 3、暮景桑榆  [ mù jǐng sāng yú ]

    释义: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梁·萧统《文选·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 4、气息奄奄  [ qì xī yān yān ]

    释义: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5、人命危浅  [ rén mìng wēi qiǎn ]

    释义: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6、日薄西山  [ rì bó xī shān ]

    释义: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7、桑榆暮景  [ sāng yú mù jǐng ]

    释义: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 8、西风残照  [ xī fēng cán zhào ]

    释义: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9、朝不虑夕  [ zhāo bù lǜ xī ]

    释义: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形容快要日落的词语(1个)

  • 剪灯新话传奇小说集。明代瞿佑作。四卷。二十一篇。承唐宋传奇余绪,但所叙故事往往有现实意义,如《太虚司法传》中的鬼怪横行世界、《华亭逢故人记》云“忠臣不可为”。其中有关男女爱情婚姻故事,亦写得委婉动人。采取诗文相间、骈散结合的写法,对明代文言小说影响深远。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 描写快要死了的成语

    不由自主,断香零玉,风烛残年,苟延残喘,岌岌可危,命在旦夕,气息奄奄,日薄西山,危在旦夕,香消玉殒,血盆大口,瘗玉埋香,朝不保夕,万分之一,奄奄一息
    阅读:3295次
  • 描写快要下雨前的成语

    春暖花开,大雨倾盆,风和日丽,明月清风,秋高气爽,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欲来,万里无云,阳光明媚
    阅读:3725次
  • 形容快要下雨时的成语

    彤云密布,阴云密布,乌云密布
    阅读:3918次
  • 形容日出到日落的成语

    日落西山,日薄西山,夕阳西下,旭日东升,落日熔金
    阅读:1604次
  • 形容感觉快要死的成语

    垂死挣扎,断香零玉,风烛残年,苟延残喘,回光返照,岌岌可危,弥留之际,命在旦夕,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日薄西山,危在旦夕,香消玉殒,一息尚存,瘗玉埋香,朝不保夕,朝不虑夕,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阅读:2296次
  • 描写天快要亮的成语

    白驹过隙,东方将白,光阴似箭,昧旦晨兴,日月如梭,弹指之间,忧心忡忡
    阅读:1302次
  • 形容人快要死了的成语

    不由自主,垂死挣扎,断香零玉,返照回光,风烛残年,苟延残喘,回光返照,岌岌可危,弥留之际,命在旦夕,气息奄奄,日薄西山,香消玉殒,血盆大口,要死要活,一息尚存,瘗玉埋香,朝不保夕,万分之一,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阅读:1620次
  • 描写日出到日落的成语

    爱日惜力,暗无天日,白日做梦,白日见鬼,白虹贯日,饱食终日,拨云睹日,不可终日,不见天日,迟暮之年,重见天日,蹉跎日月,道远日暮,冬日可爱,度日如年,儿女英雄,风和日丽,浮云蔽日,干云蔽日,光天化日,红日三竿,惶惶不可终日,黄道吉日,挥戈返…
    阅读:41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