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教而杀 [ bù jiào ér shā ]
释义: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2、不教而诛 [ bù jiào ér zhū ]
释义: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3、惩恶劝善 [ chéng è quàn shàn ]
释义: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4、惩一儆百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释义: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5、惩一戒百 [ chéng yī jiè bǎi ]
释义: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同“惩一警百”。
出处: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6、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释义: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7、大快人心 [ dà kuài rén xīn ]
释义: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
8、大义灭亲 [ dà yì miè qīn ]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9、带罪立功 [ dài zuì lì gōng ]
释义: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出处:《飞龙金传》四十三回:“陛下暂赦赵匡胤之罪,命他带罪立功。”
11、恩威并行 [ ēn wēi bìng xíng ]
释义: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12、恩威并用 [ ēn wēi bìng yòng ]
释义: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13、罚不当罪 [ fá bù dāng zuì ]
释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14、恭行天罚 [ gōng xíng tiān fá ]
释义: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出处:《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15、龚行天罚 [ gōng xíng tiān fá ]
释义: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16、哀矜惩创 [ āi jīn chéng chuàng ]
释义: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出处:宋·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17、皮开肉绽 [ pí kāi ròu zhàn ]
释义: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出处: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
18、劝善黜恶 [ quàn shàn chù è ]
释义: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出处:《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19、劝善戒恶 [ quàn shàn jiè è ]
释义: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20、人心大快 [ rén xīn dà kuài ]
释义: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21、杀鸡儆猴 [ shā jī jǐng hóu ]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22、杀鸡吓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
23、疏而不漏 [ shū ér bù lòu ]
释义: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4、死无葬身之地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释义: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出处:明·王世贞《鸣凤记·写本》:“相公坚执如此,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矣!”
25、死有余辜 [ sǐ yǒu yú gū ]
释义: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26、杀鸡哧猴 [ shā jī chī hóu ]
释义: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27、赏罚严明 [ shǎng fá yán míng ]
释义: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28、赏高罚下 [ shǎng gāo fá xià ]
释义: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29、赏劳罚罪 [ shǎng láo fá zuì ]
释义: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30、赏罚不明 [ shǎng fá bù míng ]
释义: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形容避免惩罚的成语(88个)
••阅读 3567
形容避免惩罚的词语(4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惩罚人的成语
百辞莫辩,邦家之光,辩口利辞,波路壮阔,惩一儆众,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一儆百,辞严义正,醋海翻波,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贯已盈,改行自新,贯盈恶稔,光前裕后,坏人坏事,经武纬文,阔论高谈,礼仪之邦,马腹逃鞭,年富力强,普天之下,…
形容人受惩罚的成语
百辞莫辩,邦家之光,辩口利辞,波路壮阔,惩一儆众,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一儆百,辞严义正,醋海翻波,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贯已盈,改行自新,贯盈恶稔,光前裕后,坏人坏事,经武纬文,阔论高谈,礼仪之邦,马腹逃鞭,年富力强,普天之下,…
形容得到惩罚的成语
哀矜惩创,百辞莫辩,邦家之光,辩口利辞,波路壮阔,不测之诛,惩一儆众,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恶劝善,惩一儆百,辞严义正,醋海翻波,大义灭亲,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有恶报,恶贯已盈,恶贯久盈,恩威并用,恩威并行,恩深法弛,法不责众,…
形容惩罚过重的成语
哀矜惩创,不测之诛,惩一儆众,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恶劝善,惩一儆百,大义灭亲,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贯已盈,恶贯久盈,恩威并用,恩威并行,恩深法弛,法不责众,罚不及嗣,罚不责众,罚弗及嗣,奉辞罚罪,甘心鈇钺,恭行天罚,龚行天罚,…
形容惩罚的成语重
哀矜惩创,百辞莫辩,邦家之光,辩口利辞,波路壮阔,不测之诛,惩一儆众,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恶劝善,惩一儆百,辞严义正,醋海翻波,大义灭亲,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贯已盈,恶贯久盈,恩威并用,恩威并行,恩深法弛,法不责众,罚不及嗣,…
形容惩罚很重的成语
哀矜惩创,百辞莫辩,邦家之光,辩口利辞,波路壮阔,不测之诛,惩一儆众,惩前毖后,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恶劝善,惩一儆百,辞严义正,醋海翻波,大义灭亲,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贯已盈,恶贯久盈,恩威并用,恩威并行,恩深法弛,法不责众,罚不及嗣,…
避免不了用一个成语形容
不可避免,劫数难逃,命里注定,在所难免,在劫难逃,坐以待毙,死于非命
成语形容惩罚每个人
哀矜惩创,百辞莫辩,邦家之光,辩口利辞,波路壮阔,不测之诛,惩一儆众,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恶劝善,惩一儆百,辞严义正,醋海翻波,大义灭亲,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恶贯已盈,恶贯久盈,恩威并用,恩威并行,恩深法弛,法不责众,罚不及嗣,罚不责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