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闪倏

 [  shǎn shū  ]

基本释义

  • shǎn shū
  • ㄕㄢˇ ㄕㄨ
  • 閃倏
  • uw whtd

词典解释

⒈  亦作“闪倏”。

⒉  指光亮忽明忽灭。

⒊  指物体忽隐忽现。

⒋  指事情变化不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闪倐”。

⒉  指光亮忽明忽灭。

唐 皮日休 《九讽·纪祀》:“波闪倏兮 湘君,竹萧疏兮帝子。”
元 黄溍 《晓行湖上》:“夤缘际餘景,闪倏多遗玩。”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东船西舫更交加,下视何繇覩寸澜。偶然闪倐透水处,如金在鎔风掣电。”

⒊  指物体忽隐忽现。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答李舍人适》诗:“太和 亦崔嵬, 石扇 横闪倐。”

⒋  指事情变化不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夫一人之身,而乍贤乍佞,乍炎乍凉,人情闪倏,一至於此。”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闪倏』(shan|shu|)同音词

    • 纔属1.仅能连续。形容声气微弱乏力。
    • 删书1.孔子删订《尚书》之说。据《尚书璇玑钤》称: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至秦穆公为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又据《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尚书纬》云:孔子得帝魁之《书》三千三百三十篇,删定一百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汉之刘歆﹑班固﹑扬雄,唐之孔颖达等均尊信孔子删《书》之说,以为《尚书》源于古代史官,经孔子删次成书。但此说后世多有疑议,认为《书纬》及司马贞所引《尚书纬》之说不足据。宋林之奇《尚书集解》称"此说不然"。清顾炎
    • 删述1.相传孔子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 陕输1.不定貌。陕﹐通"闪"。 2.引申为轻佻。
    • 山戍1.山中的戍所。
    • 山述1.古代通天冠上的装饰。
    • 山墅1.山中别墅。 2.山野。墅,同"野"。
    • 善书1.好书;善本书。 2.巧于文章。 3.指擅长书法。 4.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
    • 善熟1.犹丰收。 2.和善,和气。
    • 善数1.善于计算。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