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七七

 [  qī qī  ]

基本释义

  • qī qī
  • ㄑ一 ㄑ一
  • 七七
  • ag ag
  • AA式

词典解释

⒈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天,叫“七七”。也叫“尽七”、“满七”、“断七”

Double Seven;

引证解释

⒈  旧俗以人死后每隔七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日止,共为七七。

《魏书·外戚传下·胡国珍》:“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十老 病重,医治不痊,呜呼哀哉。 朱重 搥胸大慟,如亲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七七》:“丧家七七之期,见於《北史》《魏书》《北齐书》及 韩琦 《君臣相遇传》。又 顾亭林 《日知録》、 徐復祚 《村老委谈》、 郎瑛 《七修类藁》皆载之。要皆佛氏之説,无足深考。惟《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復也。祭於来復之期,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即不復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説最通。”

⒉  数词。七的七倍,四十九。

《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⒊  数词。七十七。

《南齐书·祥瑞志》:“《老子河洛讖》曰:‘年历七七水灭绪,风云俱起龙麟举。’”

⒋  指农历七月初七。参见“七夕”。

《新民歌三百首·万条蛟龙接上天》:“万条蛟龙接上天,牛郎织女笑开颜;如今车干天河水,不等七七就团圆。”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

《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七七』(qi|qi|)同音词

    • 敧器1.即欹器。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礼器。置于座右以戒满。
    • 踖踖1.恭敬而敏捷貌。 2.惶惧不安貌。 3.惭愧貌。
    • 踖躩1.喻指艰难困顿。
    • 祁祁1.众多貌;盛貌。 2.舒缓貌。 3.娴静貌;和顺貌。
    • 颀颀1.身长貌。 2.崇高貌。
    • 七起1.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禹﹞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北齐刘昼《新论.诫盈》:"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 七弃1.七出。
    • 戚戚1.相亲貌。 2.忧惧貌;忧伤貌。 3.心动貌。 4.低语声。
    • 岐岐1.形容聪颖早慧。 2.飞行貌。 3.翘起貌;挺立貌。
    • 踦踦1.行走困顿貌。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