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 wēi yǐ
- ㄨㄟ 一ˊ
- 逶迤
- tvp tbpv
- 动词
、形容词
词典解释
⒈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例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长征》
英winding; meandering;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逶迆”。亦作“逶蛇”。
⒉ 曲折绵延貌。
引《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
《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
迆,一本作“蛇”。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
《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⒊ 曲折行进貌。
引《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
蛇,一本作“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据 阳山,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⒋ 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引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
迤,一本作“迟”。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⒌ 舒展自如貌。
引《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
《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⒍ 顺应自得之貌。参见“逶迤退食”。
引《隶释·汉费凤别碑》:“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
⒎ 形容歌声婉转。
引南朝 梁 范静 妻 沉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⒏ 形容舞姿、体态优美。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⒐ 指隐微曲折。
引《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⒑ 指曲折的情节。
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⒒ 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引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⒓ 衰败貌。
引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弯曲回旋的样子。
引《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唐·韩愈〈送李翶〉诗:「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winding (of road, river etc), curved, long, distant
德语翻译
sinueux (route, rivière etc.), courbe, incurvé, long, distant
法语翻译
windungsreich; sich schlängeln
词语拆字
『逶迤』(wei|yi|)同音词
- 撝抑1.见"撝挹"。
- 撝挹1.亦作"撝抑"。
2.谦抑;谦让。
- 危疑1.怀疑,不信任;疑惧。
- 伪议1.犹空论。
- 伪易1.作假偷换。
- 伪意1.虚假的心意。
- 痿易1.谓痿弱无力。
- 伟议1.高论,高见。
- 伟异1.卓异出众;奇异。
- 违义1.违背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