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齐书》的成语共收录86个出自《南齐书》的成语
日出三竿 [ rì chū sān gān ]
释义: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释义: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时和岁稔 [ shí hé suì rěn ]
释义: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遂迷忘反 [ suí mí wàng fǎn ]
释义: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同“遂迷不寤”。
出处:《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宋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
天壤悬隔 [ tiān rǎng xuán gé ]
释义: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出处:《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天悬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释义: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南齐书·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调风变俗 [ tiáo fēng biàn sú ]
释义:犹言移风易俗。
出处:《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梯愚入圣 [ tī yú rù shèng ]
释义:指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佛则不然,具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
涕泗滂沲 [ tì sì pāng tuó ]
释义: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同“涕泗滂沱”。
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天高听下 [ tiān gāo tīng xià ]
释义: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出处:《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违天害理 [ wéi tiān hài lǐ ]
释义: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同“违天逆理”。
出处:《南齐书·魏虏传》:“武帝之胤悉被诛戮,初无报效,而反为今主尽节,违天害理。”
闻名遐迩 [ wén míng xiá ěr ]
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羞面见人 [ xiū miàn jiàn rén ]
释义:因感到羞耻而怕见人。
出处:《南齐书·刘祥传》:“司徒禇渊入朝,以腰扇鄣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鄣何益?’”
骁勇善战 [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
释义:勇猛,善于战斗。
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心腹重患 [ xīn fù zhòng huàn ]
释义: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出处:《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掩其不备 [ yǎn qí bù bèi ]
释义:掩:掩袭。备:防备。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亦作“掩其无备”。
出处:《南齐书·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