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庸》的成语共收录69个出自《中庸》的成语
天覆地载 [ tiān fù dì zǎi ]
释义: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处:《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同文共轨 [ tóng wén gòng guǐ ]
释义: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我行我素 [ wǒ xíng wǒ sù ]
释义: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无为而成 [ wú wéi ér chéng ]
释义: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无征不信 [ wú zhēng bù xìn ]
释义: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出处:《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喜怒哀乐 [ xǐ nù āi lè ]
释义: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出处:《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行远自迩 [ xíng yuǎn zì ěr ]
释义: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行远升高 [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
释义: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行险徼幸 [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
释义: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出处: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操斧伐柯 [ cāo fù fá kē ]
释义: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出处:语出《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
释义: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成己成物 [ chéng jǐ chéng wù ]
释义: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执两用中 [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
释义: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出处:《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至圣先师 [ zhì shèng xiān shī ]
释义: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出处:《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至死不变 [ zhì sǐ bù biàn ]
释义:纛:到。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出处:《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立不倚 [ zhōng lì bù yǐ ]
释义: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处:《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遭时制宜 [ zāo shí zhì yí ]
释义:犹言因时制宜。
出处:《隋书·经籍志一》:“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
至死不渝 [ zhì sǐ bù yú ]
释义: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半途而废 [ bàn tú ér fèi ]
释义: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