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却忆手栽双柳句

诗句
却忆手栽双柳句
拼音
 què yì shǒu zāi shuāng liǔ jù
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平七虞、下平十一尤、去声七遇、去声二十六宥
上一句
放歌渔父濯沧浪
下一句
真成云汉抉天章

「却忆手栽双柳句」出自:《浣溪沙(次韵昌甫)》

莫问星星鬓染霜。一杯同看月昏黄。放歌渔父濯沧浪。
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苏仙何在立苍茫。

「却忆手栽双柳句」作者:

韩淲(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韩元吉之子。尝官判院。淲以诗鸣当世,与赵蕃(号章泉)齐名,号「二泉」。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

「却忆手栽双柳句」辞典释义

◎ 却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却·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 忆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忆·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增韻】古作意,誤。

◎ 手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師古註】及掌謂之手。【易·說卦】艮爲手。【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禮·玉藻】手容恭。
以手執器亦曰手。【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註】言手擊之。
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叶賞呂切,音黍。【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叶矧視切,音矢。【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說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 栽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栽·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哉。【說文】作,草木之殖曰栽。【中庸】栽者培之。
穉曰栽,長曰樹。【廣韻】種也。
【博雅】栽閣也。
【唐韻】【集韻】【韻會】昨代切【正韻】作代切,音再。【說文】築牆長板。【左傳·桓五年】水昏正而栽。【註】設築板。俗作㘽,非。

◎ 双的意思

【子集下 • 又】双·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韻會】雙,俗作双,非。
(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 柳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柳·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柳谷,日入處。【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
姓。【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 句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句·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音屨。【玉篇】止也,言語章句也。【類篇】詞絕也。【詩·關雎疏】句古謂之言。秦漢以來,衆儒各爲訓詁,乃有句稱。句必聯字,而言句者,局也。聮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
僂句,地名,龜所出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禮·樂記】句中鉤。【疏】謂大屈也。言音聲大屈曲,感動人心,如中當於鉤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註】句兵,戈戟屬。【釋文】句,俱具反。
音鉤。
【史記·叔孫通傳】臚句。【註】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告上爲句。
高句驪,遼東國名,漢爲縣。【前漢·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驪。
句容,縣名。【地理志】丹陽郡句容縣。
【廣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廣韻】句當。【宋史·曹彬傳】江南句當公事回。
姓。【華陽國志】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爲將。時人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類篇】拘也。
與彀同。【詩·大雅】敦弓旣句。【釋文】句,說文作彀。張弓曰彀。
【唐韻】【集韻】古侯切【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俗作勾。【說文】曲也。【禮·月令】句者畢出。【左傳·哀十七年】越子爲左右句卒。【註】鉤伍相著,別爲左右屯。【前漢·趙充國傳】入鮮水北句廉上。【註】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稜也。
【集韻】亦作區。【禮·樂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釋文】區音勾,古侯反。
句芒,春神。【禮·月令】其神句芒。
句龍,社神。【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后土。
句繹,邾地。【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繹。
句瀆,齊地。【左傳·襄十九年】執公子牙于句瀆之丘。【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句陽縣。【註】左傳句瀆之丘也。
寃句、句章,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句章縣,濟隂郡寃句縣。【註】師古曰,句音鉤。
句吳。【史記·吳世家】自號句吳。【註】吳言句者,發聲也。猶言于越耳。
【五音集韻】亦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註】正義曰:句作釣。
【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須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須句。【音義】句,其俱反。
句町,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句町縣。【註】師古曰,音劬挺。
【字彙補】與絇同。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靑句。【註】句當爲絇。【前漢·王莽傳】句履。【註】師古曰,其形岐頭。
【集韻】恭于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
【史記·孝文紀】故楚相蘇意爲將軍,軍句注。【註】應劭曰,山險名也。索隱曰,句音俱。包愷音鉤。
與矩同,方也。【莊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陸德明·音義】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
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癭民。【註】句,讀若九。【說文】本作。篆文句字,从口(丩)聲。

总述:诗句却忆手栽双柳句出自《浣溪沙(次韵昌甫)》。作者是宋朝诗人韩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