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破拨声繁恨已长

诗句
破拨声繁恨已长
拼音
 pò bō shēng fán hèn yǐ zhǎng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二养、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上一句
南枝栖鸟尽惊飞
下一句
低鬟敛黛更摧藏

「破拨声繁恨已长」出自:《夜听琵琶三首》

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一曲徘徊星汉稀,夜兰幽怨重依依。
忽似摐金来上马,南枝栖鸟尽惊飞。
破拨声繁恨已长,低鬟敛黛更摧藏。
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破拨声繁恨已长」作者: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

「破拨声繁恨已长」辞典释义

◎ 破的意思

【午集下 • 石】破·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普過切,頗去聲。壞也,剖也,裂也,劈也,坼也。【正字通】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說文專訓石碎,泥。
【韻會】曲破,樂名。樂書云:唐明皇天寶,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伊州,甘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爲入破。
【字彙補】披義切,音媲壞也。
叶博屑切,音鷩。【呂覽】膏以明自煎,鐸以聲自穴。翠以羽殃身,蚌以珠致破。

◎ 拨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拨·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鉢。【說文】治也。【詩·商頌】王桓撥。【公羊傳·哀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
除也。【前漢·司馬遷傳】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
發揚貌。【禮·曲禮】衣毋撥。
【增韻】捩開也。
轉之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撥,弓反也。
葬具。【禮·檀弓】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註】撥可撥引輴車,所謂紼也。
鼓弦之物。【唐書·蘇頲傳】皇甫恂使蜀,檄取庫錢,市琵琶捍撥玲瓏鞭,頲不肯予。
叱撥,良馬名。
【集韻】【韻會】【正韻】蒲襏切,音跋。絕也。【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箋撥,猶絕也。疏撥去餘根,故猶絕也。
【詩·朱傳】叶方吠切,音廢。
叶必列切,音龞。義同。
【唐韻】【集韻】普活切,音潑。芟草也。與發同。亦作。
撥剌,張弓貌。【張衡·思賦】彎威弧之撥剌。【註】剌,音力達反。
【史記·索隱】房越切,音伐。謂大楯也。【史記·孔子世家】會于夾谷,齊有司請奏四方之樂,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劒撥,鼓譟而至。【集韻】作瞂。

◎ 声的意思

【丑集中 • 士】声·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
(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 繁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繁·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1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正韻】符袁切,音煩。【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傳】繁,多也。
【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註】繁,猶盛也。
【孝經序】安得不翦其繁蕪。【註】繁,雜也。
【廣韻】繁,槪也。
【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音鞶。【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疏】繁爲馬腹帶也。【左傳·成二年】請曲縣繁纓以朝。【註】繁纓,馬飾。
與樊通。【周禮·春官·巾車樊纓註】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
【廣韻】薄波切【集韻】蒲波切,音婆。【玉篇】姓也。【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繁氏。【前漢·陳湯傳】御史大夫繁延壽。
【韻補】叶符筠切。【陸雲·夏府君誄】元秀朗,輝景絪縕。誕載豐美,俊穎夙繁。
【韻補】叶汾沅切。【左貴嬪·楊後誄】天貞吉,克昌克繁。則百斯慶,育聖育賢。

◎ 恨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恨·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 已的意思

【寅集中 • 己】已·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 长的意思

【戌集上 • 長】长·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总述:诗句破拨声繁恨已长出自《夜听琵琶三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羊士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