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以薅荼蓼

诗句
以薅荼蓼
拼音
 yǐ hāo tú liǎo
平仄
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十七筱、入声一屋
上一句
其镈亩赵
下一句
荼蓼朽止

「以薅荼蓼」的意思,全诗译文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亩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亩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以薅荼蓼」出自:《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以薅荼蓼」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以薅荼蓼」辞典释义

◎ 以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以·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 薅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薅·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3

【唐韻】呼毛切【正韻】呼高切,音蒿。【說文】拔去田草也。【詩·周頌】以薅荼蓼。【說文】亦作茠。【集韻】或作鎒。

◎ 荼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荼·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同都切,音塗。【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傳】荼,苦菜也。【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爾雅·釋草】荼,苦菜。【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詩·豳風】採荼薪樗。【又】予所捋荼。【註】荼,萑苕也。
【詩·鄭風】有女如荼。【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書·湯誥】弗忍荼毒。【傳】荼毒,苦也。【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疏】荼、毒皆惡物。
【詩·周頌】以薅荼蓼。【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王肅曰】荼,陸穢。
【爾雅·釋木】檟,苦荼。【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博雅】荼,僭也。
【揚子·方言】倩、荼,借也。【郭註】荼,猶徒也。
神名。【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義同。
通舒。【禮·玉藻】諸侯荼。【註】讀如舒遲之舒。【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索隱註】荼,音舒。【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音舒。
【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倉大切,音蔡。【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姓。【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

◎ 蓼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蓼·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1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
【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玉篇】又作。【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作。

总述:诗句以薅荼蓼出自《良耜》。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