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书签药裹封蛛网

诗句
书签药裹封蛛网
拼音
 shū qiān yào guǒ fēng zhū wǎng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二养
上一句
居人不自解东西
下一句
野店山桥送马蹄

「书签药裹封蛛网」出自:《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
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雪山斥候无兵马,
锦里逢迎有主人。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过客径须愁出入,
居人不自解东西。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
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书签药裹封蛛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书签药裹封蛛网」辞典释义

◎ 书签的意思

⒈  见“书籤”。亦作“书签”。

⒉  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二:“笔架霑窗雨,书籤映隙曛。”
清 唐孙华 《笔床》诗:“湘 竹离离欲作堆,书籤砚匣自追陪。”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然而第一叶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

⒊  指代书籍。

唐 李商隐 《哭刘司户》诗之一:“酒瓮凝餘桂,书籤冷旧芸。”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诗:“忽闻 华峯 大呼至,排闥倾几翻书籤。”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埕古松歌》:“书签画轴纷披久,凉阴謖謖风生肘。”

⒋  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记的小薄片。多用纸或赛璐珞等制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册天天被五小姐捧进捧出的 日本 书的美术书签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动半步。”

◎ 药裹的意思

⒈  药包;药囊。

唐 王维 《酬黎居士淅川作》诗:“松龕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陈梦雷 《癸亥春日即事》诗:“病后关心惟药裹,愁中入梦是乡园。”

◎ 封的意思

【寅集上 • 寸】封·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府容切【集韻】【韻會】方容切,音崶。【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註】封,土地之事也。
【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前漢·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大也。【詩·商頌】封建厥福。【書·舜典】封十有二山。【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聚土曰封。【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培也。【吳語】封殖越國。【註】壅本曰封。
富厚也。【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凡專利自私曰封。【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國名。【禮·明堂位】封父龜。【註】封父,國也。
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姓。黃帝時有封鉅。
賁氏改封氏。
穿封,複姓。
土精。【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封豕,大豕名。
去聲。【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叶府良切,音方。【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从寸作。

◎ 蛛网的意思

⒈  亦作“蛛罔”。蜘蛛用蛛丝结成的网。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籤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清 唐孙华 《柳絮》诗之二:“时随蝶翅黏蛛网,不逐蜂鬚入蜜房。”
曹靖华 《飞花集·不尽铁浪滚滚来》:“这些分站好像蛛网一样,分布了国统区。”

总述:诗句书签药裹封蛛网出自《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