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为章于天

诗句
为章于天
拼音
 wèi zhāng yú tiān
平仄
仄平平平
韵脚
下平一先
上一句
倬彼云汉
下一句
周王寿考

「为章于天」的意思,全诗译文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为章于天」出自:《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为章于天」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为章于天」辞典释义

◎ 为的意思

【巳集中 • 爪】为·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 章的意思

【午集下 • 立】章·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 于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于·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1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 天的意思

【丑集下 • 大】天·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1

〔古文〕兲【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潛詩】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易·暌】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总述:诗句为章于天出自《棫朴》。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