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赠张公洲革处士

唐代 · 李白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
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
(0)
纠错/补充

赠张公洲革处士翻译和注释

赏析

赠张公洲革处士拼音版

bào wèng guàn qiū shū ,xīn xián yóu tiān yún 。
měi jiāng guā tián sǒu ,gēng zhǒng hàn shuǐ pēn 。
shí dēng zhāng gōng zhōu ,rù shòu bú luàn qún 。
jǐng wú jú gāo shì ,mén jué cì xiù wén 。
zhǎng yī èr qiān shí ,yuǎn cí bǎi lǐ jun1 。
sī wéi zhēn yǐn zhě ,wú dǎng mù qīng fē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赠张公洲革处士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精彩推荐

  •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 赠闾丘处士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 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
    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倘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

  • 郴口又赠二首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雪飐霜翻看不分,雷惊电激语难闻。
    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 赠处士

    小径上山山甚小,每怜僧院笑僧禅。
    人间莫道无难事,二十年来已是玄。

  • 赠宣州元处士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鸟啼深树劚灵药,
    花落闲窗看道书。烟岚晚过鹿裘湿,水月夜明山舍虚。
    支颐冷笑缘名出,终日王门强曳裾。
    寂寥深木闭烟霞,洞里相知有几家。笑看潭鱼吹水沫,
    醉嗔溪鹿吃蕉花。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夜静著灰封釜灶,自添文武养丹砂。

  • 赠弹琴李处士

    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世上几时曾好古,
    人前何必更沾襟。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