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秋风清

唐代 ·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0)
纠错/补充

秋风清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风清,秋月明,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huán)散,寒鸦栖(qī)复惊。
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bàn)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绊:牵绊,牵扯,牵挂。

赏析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秋风清拼音版

qiū fēng qīng ,qiū yuè míng , luò yè jù hái sàn ,hán yā qī fù jīng 。 xiàng sī xiàng jiàn zhī hé rì ,cǐ shí cǐ yè nán wéi qíng 。 rù wǒ xiàng sī mén ,zhī wǒ xiàng sī kǔ 。 zhǎng xiàng sī xī zhǎng xiàng yì ,duǎn xiàng sī xī wú qióng jí 。 zǎo zhī rú cǐ bàn rén xīn ,hái rú dāng chū bú xiàng sh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秋风清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精彩推荐

  •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
    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 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

    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情。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

  • 秋梦行

    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湘水泠泠彻底清,
    二妃怨处无限情。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裴回共咏东方日,
    沉吟再理南风弦。声断续,思绵绵,中含幽意两不宣。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凄然。心凄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镜中不见双翠眉,
    台前空挂纤纤月。纤纤月,盈复缺,娟娟似眉意难诀。
    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

  • 哭崔常侍晦叔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 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
    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水文不浪烟不动,
    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
    尽日独卧秋风清。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
    玉壶先生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