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魏晋 · 王粲
【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0)
纠错/补充

七哀诗翻译和注释

译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gòu)患。
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无象:无章法,无体统。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中国:中原地区。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委身:置身。荆蛮:即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完:保全。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bà)陵岸,回首望长安,
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岸:高坡、高冈。

悟彼下泉人,喟(kūi)然伤心肝。
《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喟然:伤心的样子。

赏析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是望文生义。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亦颇牵强。《七哀》是乐府歌辞,今人余冠英说:“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指曹植《七哀》)为歌辞,就分为七解。”(《三曹诗选》)较有道理,可以参考。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中国”,中原地区。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荆蛮”,指荆州。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咏是同样的情景,可以参阅。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平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吴淇说:“‘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张玉谷说:“‘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死亡,不言自显。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古诗赏析》卷九)都道出了这种写法的艺术特点。这种写法对杜甫是有影响的,所以何焯说:“‘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妇人弃子的惨景,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汉文帝是汉代的明君,史书上赞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汉书·文帝纪》),有所谓“文景之治”。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下泉,是《诗经·曹风》的篇名。《毛诗》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张玉谷说:“末日‘南登’‘回首’,兜应首段。‘伤心’‘下泉’,缴醒中段,收束完密,全篇振动。”(《古诗赏析》卷九)方东树也说:“‘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昭昧詹言》卷二)都指出了此诗结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写得悲凉沉痛,真切动人,是建安诗歌中的名作。方东树评为“冠古独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七哀诗拼音版

【qī āi shī 】 xī jīng luàn wú xiàng [1],chái hǔ fāng gòu huàn [2] 。 fù qì zhōng guó qù [3],wěi shēn shì jīng mán [4] 。 qīn qī duì wǒ bēi ,péng yǒu xiàng zhuī pān [5] 。 chū mén wú suǒ jiàn ,bái gǔ bì píng yuán 。 lù yǒu jī fù rén ,bào zǐ qì cǎo jiān 。 gù wén hào qì shēng ,huī tì dú bú hái : 「wèi zhī shēn sǐ chù ,hé néng liǎng xiàng wán [6]?」 qū mǎ qì zhī qù ,bú rěn tīng cǐ yán 。 nán dēng bà líng àn [7],huí shǒu wàng zhǎng ān 。 wù bǐ xià quán rén [8],kuì rán shāng xīn gān [9]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七哀诗作者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是东汉灵帝时大官僚王畅的孙子。少有才名。董卓之乱后,王粲南奔依附刘表;曹操平定荆州后,王粲又归顺了曹操,先后曾为丞相掾、侍中等官。其作品情调悲凉,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比较突出,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作品有辑本《王侍中集》。

精彩推荐

  •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

    【七哀诗】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1]? 方舟溯大江[2],日暮愁吾心。 山冈有余映[3],岩阿增重阴[4] 。 狐狸驰赴穴[5],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6] 。 丝桐感人情[7],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8],忧思壮难任[9] 。

  • 桃花源诗并记(嬴氏乱天纪)

    【桃花源诗并记】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 。缘溪行[3],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芳草鲜美[5],落英缤纷[6]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7] 。林尽水源[8],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9],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10]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2] 。其中往来种作[13],男女衣著,悉如外人[14];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6],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17],咸来问讯[18]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9],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1],皆叹惋[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3],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24]:「不足为外人道也[25]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26],处处志之[27] 。及邵下,诣太守说如此[28]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9],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30],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31] 。未果,寻病终[32] 。后遂无问津者[33] 。 赢氏乱天纪[34],贤者避其世[35] 。 黄缔之商山,伊人亦云逝[36] 。 往迹浸复湮,来迳遂芜废[37] 。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愁[38] 。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39] 。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40] 。 荒路暖交通[41],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42],衣裳无新制[43] 。 童孺纵行歌[44],斑白欢游诣[45] 。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46],四时自成岁[47] 。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48] 。 奇踪隐五百[49],一朝敞神界[50] 。 淳薄既异源[51],旋复还幽蔽[52] 。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53] 。 顾言蹑轻风[54],高举寻吾契[55] 。

  •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凯安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
    人安若泰山,蓟北断右胁。朔方气乃苏,黎首见帝业。
    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未散河阳卒,思明伪臣妾。
    复自碣石来,火焚乾坤猎。高视笑禄山,公又大献捷。
    异王册崇勋,小敌信所怯。拥兵镇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内省未入朝,死泪终映睫。
    大屋去高栋,长城扫遗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雅望与英姿,恻怆槐里接。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
    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吾思哭孤冢,南纪阻归楫。
    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疲苶竟何人,洒涕巴东峡。

  •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空馀老宾客,身上愧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