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白华

先秦 · 诗经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0)
纠错/补充

白华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

注释⑴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⑵天步:天运,命运。⑶犹:借为“媨”,好。不犹,不良。⑷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⑸昂(áng):我。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⑹懆(cǎo)懆:愁苦不安。⑺迈迈:不高兴。⑻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⑼疧(qí):因忧愁而得病。

鉴赏

  《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当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刚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的阶级社会里,一切旧道德都在社会巨变中接受着考验,男女地位也是这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弃妇诗比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具有更为深沉的心灵震撼力和历史认识意义。

  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现在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而让人心寒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故王先谦云:“诗人每以薪喻昏姻,桑又女工最贵之木也。以桑而樵之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其贵贱颠倒甚矣。”(《诗三家义集疏》)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现在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朱熹《诗集传》以为“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看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此说可备一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白华拼音版

bái huá jiān xī ,bái máo shù xī 。zhī zǐ zhī yuǎn ,bǐ wǒ dú xī 。

yīng yīng bái yún ,lù bǐ jiān máo 。tiān bù jiān nán ,zhī zǐ bú yóu 。

biāo chí běi liú ,jìn bǐ dào tián 。xiào gē shāng huái ,niàn bǐ shuò rén 。

qiáo bǐ sāng xīn ,áng hōng yú chén 。wéi bǐ shuò rén ,shí láo wǒ xīn 。

gǔ zhōng yú gōng ,shēng wén yú wài 。niàn zǐ cǎo cǎo ,shì wǒ mài mài 。

yǒu qiū zài liáng ,yǒu hè zài lín 。wéi bǐ shuò rén ,shí láo wǒ xīn 。

yuān yāng zài liáng ,jí qí zuǒ yì 。zhī zǐ wú liáng ,èr sān qí dé 。

yǒu biǎn sī shí ,lǚ zhī bēi xī 。zhī zǐ zhī yuǎn ,bǐ wǒ qí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白华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精彩推荐

  •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
    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
    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犹恐鶗鴂鸣,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华洁。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 洛潭送人觐省

    清洛带芝田,东流入大川。舟轻水复急,别望杳如仙。
    细草生春岸,明霞散早天。送君唯一曲,当是白华篇。

  •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晰。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
    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
    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
    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
    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
    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

  • 送郑巨及第后归觐

    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嘉庆送归客,新秋带雨行。
    离人背水去,喜鹊近家迎。别赠难为此,衰年畏后生。

  •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

    一团青翠色,云是子陵家。山带新晴雨,溪留闰月花。
    瓶开巾漉酒,地坼笋抽芽。彩缛承颜面,朝朝赋白华。

  • 植灵寿木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 送魏珪觐省

    木落楚色深,风高浪花白。送君飞一叶,鸟逝入空碧。
    猗欤白华秀,伤心倚门夕。不知云涨遥,万里看咫尺。
    萧萧青枫岸,去掩江山宅。离觞有黄花,节物助凄戚。
    潇湘入da桂,一路萦水石。烟萝拂行舟,玉濑锵枕席
    多君林泉趣,耽玩日成癖。长啸凌清晖,襟情当雪涤。
    登龙屈指内,飞誉甚籍籍。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鶂。
    曰余吞声地,举足伤瓦砾。见尔一开颜,温明乃珠璧。
    春风到云峤,把酒时相忆。豆蔻花入船,鹧鸪啼送客。
    飏天与瘴海,此去备沿历。珍重春官英,加餐数刀帛。

  •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此去欢荣冠士林,离筵休恨酒杯深。云梯万仞初高步,
    月桂馀香尚满襟。鸣棹晓冲苍霭发,落帆寒动白华吟。
    君家祖德惟清苦,却笑当时问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