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五帝本纪赞

汉代 · 司马迁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0)
纠错/补充

五帝本纪赞翻译和注释

注释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yáo)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xùn),荐(jiàn)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zhuō)鹿,东渐於(yú)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shùn)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yì)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史记》各篇多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说为诸子百家。雅:正确。驯:通“训”,准则。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缙:插;绅,大带。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峒,音tóng。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顾弟:只不过。弟,同“第”。见:音xiàn,通“现”。表见:记载。虚:虚妄。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轶:音yì,通“佚”,散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简析

  《史记》的首篇为《五帝本纪》,本文就是司马迁为首篇作的赞语,列在该篇的末尾。赞语是司马迁在《史记》的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发表的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在这篇赞语中,司马迁说明了《五帝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他对这些史料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对待史料的审慎态度以及他在验证史料时跋山涉水的艰苦过程。

评析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而《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而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而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题解

  本文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历史,共52万字,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全书对三千年来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演变发展,作了既概括而又详细的叙述。它不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均颇具文学价值。这些作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与相互间的矛盾冲突,结构与布局既尊重史实,又颇具开阖跌宕之势,再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正因为如此,《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自幼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址,考察了历史遗迹,调查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第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史令,此为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太初元年,他42岁,正式开始了这一工作。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忍辱含垢,更加发奋地写作《史记》,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约在53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绝后的巨著。除《史记》外,他的著作今存的还有《感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本篇是《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的最后一段,用以说明“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作者见解。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这篇赞语历述有关五帝——黄帝、颛项、帝喾、尧、舜的记载;根据传说的紊乱和缺漏情况,说明整理五帝史迹的必要性,从而反映了司马迁著作史书的求实精神。

五帝本纪赞拼音版

tài shǐ gōng yuē :xué zhě duō chēng wǔ dì ,shàng yǐ 。rán 《shàng shū 》dú zǎi yáo yǐ lái ,ér bǎi jiā yán huáng dì ,qí wén bú yǎ xùn ,jiàn shēn xiān shēng nán yán zhī 。kǒng zǐ suǒ chuán 《zǎi yǔ wèn wǔ dì dé 》jí 《dì xì xìng 》,rú zhě huò bú chuán 。yú cháng xī zhì kōng tóng ,běi guò zhuō lù ,dōng jiàn yú hǎi ,nán fú jiāng huái yǐ ,zhì zhǎng lǎo jiē gè wǎng wǎng chēng huáng dì 、yáo 、shùn zhī chù ,fēng jiāo gù shū yān 。zǒng zhī ,bú lí gǔ wén zhě jìn shì 。yǔ guān 《chūn qiū 》《guó yǔ 》,qí fā míng 《wǔ dì dé 》《dì xì xìng 》zhāng yǐ ,gù dì fú shēn kǎo ,qí suǒ biǎo jiàn jiē bú xū 。shū quē yǒu jiān yǐ ,qí yì nǎi shí shí jiàn yú tā shuō 。fēi hǎo xué shēn sī ,xīn zhī qí yì ,gù nán wéi qiǎn jiàn guǎ wén dào yě 。yú bìng lùn cì ,zé qí yán yóu yǎ zhě ,gù zhe wéi běn jì shū shǒ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五帝本纪赞作者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解司马迁的作品特点,主要在"迁"这个字上。

精彩推荐

  •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宿赞公房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 贻主客吕郎中(即皇太子赞谕)

    上士既开天,中朝为得贤。青云方羽翼,画省比神仙。
    委佩云霄里,含香日月前。君王傥借问,客有上林篇。

  •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
    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夜深殿突兀,风动金锒铛。
    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玉绳回断绝,铁凤森翱翔。
    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明朝在沃野,苦见尘沙黄。
    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沾洒不濡地,扫除似无帚。
    明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侧塞被径花,飘飖委墀柳。
    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那能总箝口。
    奉辞还杖策,暂别终回首。泱泱泥污人,听听国多狗。
    既未免羁绊,时来憩奔走。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

  • 寄赞上人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 别赞上人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