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秋江送别二首

唐代 ·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0)
纠错/补充

秋江送别二首翻译和注释

评析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看到离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诗中,王勃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秋江送别二首拼音版

zǎo shì tā xiāng zhí zǎo qiū ,jiāng tíng míng yuè dài jiāng liú 。
yǐ jiào shì chuān shāng bié niàn ,fù kàn jīn shù yǐn lí zhōu 。

guī zhōu guī qí yǎn chéng háng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hù xiàng wàng 。
shuí wèi bō lán cái yī shuǐ ,yǐ jiào shān chuān shì liǎng x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秋江送别二首作者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年仅二十七。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有《王子安集》。

精彩推荐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秋江送别二首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乌啼曲二首

    玉房掣锁声翻叶,银箭添泉绕霜堞。毕逋拨剌月衔城,
    八九雏飞其母惊。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
    摇风杂佩耿华烛,夜听羽人弹此曲。东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鸦啼。昔人何处为此曲,
    今人何处听不足。城寒月晓驰思深,江上青草为谁绿。

  • 江南杂体二首

    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处处江草绿,行人发潇湘。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

  • 送王永二首(一作合溪送王永归东郭)

    君去春山谁共游,鸟啼花落水空流。
    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
    绵衣似热夹衣寒,时景虽和春已阑。
    诚知暂别那惆怅,明日藤花独自看。

  • 送别同用阔字(三韵)

    耿耿离念繁,萧萧凉叶脱。缁尘素衣敝,风露秋江阔。
    想得读书窗,岩花对巾褐。

  • 渡江秋怨二首

    秋江平,秋月明,孤舟独夜万里情。万里情,相思远,
    人不见兮泪满眼。
    渡秋江兮渺然,望秋月兮婵娟。色如练,万里遍,
    我有所思兮不得见。不得见兮露寒水深,耿遥夜兮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