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丁督护歌(云阳上征去)

唐代 ·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0)
纠错/补充

丁督护歌翻译和注释

译文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从云阳逆流而上去服徭役,两岸住着许多的商贾大户。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吴牛热得对月直喘的时节,沿江拖船的工人多么辛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江水混浊不堪已不可饮用,壶里的水也一半成了泥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一唱起那悲凉的丁督护歌,内心就会摧裂而泪落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万名工人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运达江边水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你看那石头多么粗大笨重,掩面而泣为百姓悲伤千古。

注释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gǔ)。
丁督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云阳:今江苏丹阳。上征:指往北行舟。饶:多。

吴牛喘(chuǎn)月时,拖船一何苦。
吴牛:江淮间水牛。一何:多么之意。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壶浆:壶中的水。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都护歌:一作“督护歌”。

万人凿(záo)盘石,无由达江浒。
盘石:大石。江浒:江边。

君看石芒砀(dàng),掩泪悲千古。
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芒砀,大而多貌。

赏析

《丁督护歌》又作《丁都护歌》,是《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语出《宋书· 乐志》:彭城内史徐逵为鲁轨所杀,宋高祖派都护丁旿收敛殡埋。逵的妻子(高祖长女),呼旿至阁下,亲自问殡送之事,每次问就叹息说:“丁都护”,声音很哀惋凄切。后人依其声制了《都护歌》曲。《唐书· 乐志》也云:“《丁督护歌》者,晋宋间曲也。”按《乐府诗集》所存《丁督护歌》都是咏叹戎马生活的辛苦和思妇的怨叹。李白用旧题别创新意,与旧题毫无牵涉。只取其声调之哀怨。此诗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关于此诗,过去有人以为是咏历史题材,寻绎语意,是不合的。王琦说“考芒砀诸山,实产文石,或者是时官司取石于此山,僦舟搬运,适当天旱水涸牵挽而行。期令峻急,役者劳苦,太白悯之,而作此诗。”运石劳苦,太白悯之而作是对的;但有些教科书注释和原诗首句也有扞格。教科书注者把“云阳上征去”释为李白“自云阳乘舟沿运河北上”。既是能行舟,就不能说“水涸”需“牵挽而行”。社会科学院所编《唐诗选》为圆王说,认为是船工从云阳向上水拖船走去。如从有些教科书所注云,运石之船固然是向上游拖去,但这都是作者乘舟之所见,唯其乘舟溯江而上,沿河向上游拖船之状以及“两岸饶商贾”才能可见。“云阳上征去”是观察点。从“两岸”起至“无由”句都是从这观察点写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对商贾之描写不多,只一句,一句中只着了一个“饶”字,就写出了两岸商业之繁荣,商贾之多,富人生活之富。“饶”者多也,但“多”字替代不得。下面大量的笔墨而是写船工生活。“吴牛”两句形容活之累。《世说新语·言语》:“(满)奋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吴牛即用此典。此典既写出了天气的异常炎热,又含蓄地告诉人们,船工也像吴牛一样在累死累活地干,因此用典之后,诗人满怀感叹地说“拖船一何苦”,“一何”二字下得好,既体现了拖船之苦,又饱含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心。五、六句写船工所吃,活累天气热。可连一口清水都喝不上。“不可饮”却得饮,“半成土”也得装壶中。与首二句联系起来,作者用了对比法,商贾的生活与劳工之生活判若泾渭。“一唱”二句写所闻,看到的已使人十分伤心了,可偏偏那哀切的“都护歌”又传入耳中,这位“平生不下泪”的旷达诗人到此也不能不“心摧泪如雨”了。“万人”两句又写所见,这两句是说:石头大且多,从事开凿者数以万计,运送到江边更是一件困难的事。作者由拖船之苦进而想到从石山运送巨石到江边之苦了。末两句说:磐石广大,采之不尽,会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会让人民千古掩泪悲叹。作者以“掩泪”作结,加深了全诗的沉痛感。

这首诗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以朴质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透过诗句读者仿佛看见了当时两岸冶游的富商,豪门子弟,瘦骨伶仃的船工;仿佛听到了河工的劳动号子,伤心的歌声,催人泪下的呻吟。透过诗句,读者也仿佛听到了正站在行舟上的年青诗人的发出肺腑的悲叹。此诗的语调是沉郁的,与他平常明快、洒脱的诗句不同。这又代表李诗另一种风格。世称杜工部诗多“沉郁顿挫”之作,此诗即使放入杜集中,也难分出雌雄的。因此,大凡一个集大成的作者,风格总是多样的,不可一概而论之。明胡应麟所撰《诗薮》云:“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言之成理。

丁督护歌拼音版

yún yáng shàng zhēng qù ,liǎng àn ráo shāng jiǎ 。
wú niú chuǎn yuè shí ,tuō chuán yī hé kǔ 。
shuǐ zhuó bú kě yǐn ,hú jiāng bàn chéng tǔ 。
yī chàng dōu hù gē ,xīn cuī lèi rú yǔ 。
wàn rén záo pán shí ,wú yóu dá jiāng hǔ 。
jun1 kàn shí máng dàng ,yǎn lèi bēi qiān g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丁督护歌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精彩推荐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 丁督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杂曲歌辞。浩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
    彭祖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须浪饮丁督护,
    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深绿,
    二十男儿那刺促。

  • 使云阳寄府曹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 送苏州姚长史

    江城驿路长,烟树过云阳。舟领青丝缆,人歌白玉郎。
    葛衣行柳翠,花簟宿荷香。别有心期处,湖光满讼堂。

  • 送云阳少府(得归字)

    渭曲春光无远近,池阳谷口倍芳菲。
    官舍村桥来几日,残花寥落待君归。

  • 自云阳归晚泊陆澧宅

    天阴行易晚,前路故人居。孤棹所思久,寒林相见初。
    闲灯忘夜永,清漏任更疏。明发还须去,离家几岁除。

  • 将赴行营劝客同醉

    丝管霜天夜,烟尘淮水西。明朝上征去,相伴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