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注释】:[1]宠:指重。[2]难再:指重难。《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
【注释】: [1]宠:指重。 [2]难再:指重难。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