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文言现象

韩愈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材”通“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古今异义例:

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文言现象

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例: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今义:或者。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食(sì):通“饲”喂养。食(shí):吃。例: 策之不以其道。策:古义:马鞭,鞭策。今义:策划,策略。例: 虽有千里之能。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2.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5.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7.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8.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9.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是【策】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名词动用)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代词)【之】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助词)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代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虽有千里之能 (的,助词)【以】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能以径寸之木 (用)【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或】或以为死 (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易】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能够识别、赏识人才的人辱——受屈辱骈—两马并驾称——以...著称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浅薄愚妄、埋没人才的统治者才美——才能,美貌见——“见”通“现”,显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是——这样的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执)策——打马的鞭子道——方法尽——竭尽材——“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握临——面对知——识别,了解

虚词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或——有时(马每顿餐吃的粮食不一定为固定量)其——代“千里马”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特殊句式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直接原因:论点;点明中心)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被埋没的直接原因)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可不写)(被埋没的根本原因)4.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的遭遇)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千里马的惋惜、同情,对食马者的讽刺)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