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①诗作于康熙七年(1668),时作者游晋北。云州,唐地名,今山西大同市。诗写塞北秋日景象,寓情志于其中。②白草黄羊:北方草原景物。白草,牧草的一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颜师古注:“白草似
①诗作于康熙七年(1668),时作者游晋北。云州,唐地名,今山西大同市。诗写塞北秋日景象,寓情志于其中。
②白草黄羊:北方草原景物。白草,牧草的一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黄羊,沙漠草原中一种野生羊,毛棕黄色,腹下白色,亦称蒙古羚。《唐书·回鹘传》:“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其兽有野马……黄羊。”
③觱篥(bìlì必立):古北方簧管乐器,截竹为管,卷芦为首,又名葭管,其声悲。(参见《文献通考·乐考·竹属》)
④“遥寻”二句:就游踪言志,敬重汉代出使匈奴持节不屈之苏武,鄙视降志屈节之李陵。云州燕然山(今名杭爱山)上有李陵台,故言及。
⑤“关前”二句:言云州秋气肃杀,树木一夜就凋零殆尽。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本为新疆南部古沙丘名,后泛指塞外沙漠地方。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而以诗的成就最高。他一生跋涉山川,联络志士,冀求恢复。发而为诗,主要是写这种经历和情怀。其诗在内容上表现了满怀爱国忧国之情,也有一些诗对南明政权的腐败表示痛心和气愤,并揭露清朝的苛政,对广大人民的祸难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诗的艺术特点是气魄豪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屈大均的著作在乾隆时曾遭禁毁,后人辑存的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此外,尚有《道援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