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现象

陶渊明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现象

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②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③形容词作名词: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④动词作名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⑤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⑥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⑦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悟已往之不谏 (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既窈窕以寻壑(探寻)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悟已往之不谏(过往)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琵琶行(文体之一)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时:时矫首而遐观(时常)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非: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的)富贵非吾愿(不是)

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5)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9)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10)知来者之可追追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11)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12)问征夫以前路征夫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13)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14)景翳翳以将入景古义:阳光。今义:景色5、虚词的用法(1)、以A、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C、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F、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2)而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3)之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到往)C、悦亲戚之情话(取独)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

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

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介宾后置句(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介宾结构后置(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介宾结构后置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当然,他的作品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的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陶渊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另外,有比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