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付之一笑 [ fù zhī yī xiào ]
释义: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已然,可付一笑。”
付之度外 [ fù zhī dù wài ]
释义: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出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甘之如饴 [ gān zhī rú yí ]
释义: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出处: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公之于众 [ gōng zhī yú zhòng ]
释义: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国之干城 [ guó zhī gān chéng ]
释义: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甘之若素 [ gān zhī ruò sù ]
释义: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甘之如荠 [ gān zhī rú jì ]
释义: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指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同“甘心如荠”。
出处:《晋书·刘沈传》:“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荠。”
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释义: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
释义: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呼之欲出 [ hū zhī yù chū ]
释义: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出处: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麾之即去 [ huī zhī jì qù ]
释义: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
释义: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居之不疑 [ jū zhī bù yí ]
释义: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拒之门外 [ jù zhī mén wài ]
释义: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老之将至 [ lǎo zhī jiāng zhì ]
释义: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出处: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理之当然 [ lǐ zhī dāng rán ]
释义: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罗之一目 [ luó zhī yī mù ]
释义: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牛之一毛 [ niú zhī yī máo ]
释义: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出处:《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
释义: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弃之可惜 [ qì zhī kě xī ]
释义: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