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同源共流 [ tóng yuán gòng liú ]
释义: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同舟共命 [ tóng zhōu gòng mìng ]
释义: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同休共戚 [ tóng xiū gòng qī ]
释义: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出处:《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雅俗共赏 [ yǎ sú gòng shǎng ]
释义: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有目共睹 [ yǒu mù gòng dǔ ]
释义: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出处: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有目共见 [ yǒu mù gòng jiàn ]
释义:指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出处: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众目共睹 [ zhòng mù gòng dǔ ]
释义: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出处: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
众所共知 [ zhòng suǒ gòng zhī ]
释义: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释义: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通无共有 [ tōng wú gòng yǒu ]
释义: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出处:宋·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建翁内事两世母,奉从兄,抚幼弟;外交朋友,接乡里,通无共有。”
同床共枕 [ tóng chuáng gòng zhěn ]
释义: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同胞共气 [ tóng bāo gòng qì ]
释义:喻指亲兄弟。
出处:《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通忧共患 [ tōng yōu gòng huàn ]
释义:共同承担忧患。
出处:康有为《上皇帝第二书》:“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给民合志。”
同恶共济 [ tóng è gòng jì ]
释义: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同恶相济”。
出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曹汝霖》:“要之官官相护,同恶共济。”
松萝共倚 [ sōng luó gòng yǐ ]
释义: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松萝共倚。争奈尘缘未断,蓦地思归。”
天人共鉴 [ tiān rén gòng jiàn ]
释义: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9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同条共贯 [ tóng tiáo gòng guàn ]
释义: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欤?”
有目共赏 [ yǒu mù gòng shǎng ]
释义: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
众目共视 [ zhòng mù gòng shì ]
释义: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出处: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