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应攀玉树长相待

诗句
应攀玉树长相待
拼音
 yīng pān yù shù zhǎng xiàng dài
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
上声十贿
上一句
仙人浩歌望我来
下一句
尧舜之事不足惊

「应攀玉树长相待」出自:《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
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应攀玉树长相待」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

「应攀玉树长相待」辞典释义

◎ 应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应·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 攀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攀·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5

【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引也。【晉語】攀輦卽利而舍。
自下援上也。【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或作扳。亦作。

◎ 玉树的意思

⒈  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李白 《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

⒉  用珍宝制作的树。

《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欧阳修 《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宁调元 《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

⒊  槐树的别称。

《三辅黄图·汉宫》:“甘泉谷 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云阳县 界多 汉 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⒋  美丽的树。

唐 宋之问 《折杨柳》诗:“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元 萨都剌 《望金陵》诗:“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
清 刘献廷 《斐园松》诗:“白玉堂前緑玉树,横空百尺寒颼飀。”

⒌  白雪覆盖的树。

唐 李白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村南村北人跡断,山前山后玉树迷。”
清 金人瑞 《对雪次韵》:“玉树诚堪爱,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与弦歌》:“﹝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

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后以“玉树”称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郁达夫 《迟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亲,却仍是雄心未死,还在想我结一头亲,生下几个玉树芝兰来,好重振重振我们的这已经坠落了很久的家声。”

⒎  南朝 陈后主 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陈后宫》诗:“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
元 孙周卿 《蟾宫曲·自乐》曲:“低歌‘玉树’,烂醉金釵。”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 长的意思

【戌集上 • 長】长·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 相待的意思

⒈  对待。

《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胜 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彼此相待两歧,未免相形见拙。”

⒉  招待;款待。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总述:诗句应攀玉树长相待出自《怀仙歌》。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