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秋浦歌十七首

唐代 · 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0)
纠错/补充

秋浦歌十七首翻译和注释

译文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注释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

(nǎ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评析

  秋浦:唐代属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秋浦水,一名秋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作。  第一首表达诗人游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六句写诗人见秋浦而生愁,因愁而登大楼山。在大楼山上远望长安,而愁又添一层,如长江之水,滔滔东流。后六句以拟人的手法,以欲下扬州之意寄言长江水。  第二首写诗人久游之愁。“愁”为全诗之眼。前四句写因己之愁,便觉猿愁,山愁,水也愁。后四句写愁因:久游无归日,独泛孤舟,故泪流如雨。  第三首写秋浦特产“鸵鸟”。前二句言其珍稀,后二句言其美丽。全用虚笔。  第四首写诗人照秋浦而悲白发。前二句言望秋浦,见白发。后二句闻猿声而添愁。  第五首写秋浦白猿。白猿多,洁白鲜明;引儿树条,饮水弄月,活泼可爱,如在目前。  第六首表达山水之美,可以解愁。  第七首抒怀才不遇之情。醉似山简,歌如宁戚,但不遇明君见用,故曰“空吟”,并为之下泪。  第八首写秋浦水车岭之奇。“奇”为全诗之眼。奇在石、在水、在草木。  第九首写江祖石。其石一片突出,似以青天为背景的屏风,上有古人题诗,石面遍布莓苔,如同织锦。  第十首写秋浦众多的动植物。石楠、女贞,四季常青;白鹭遍山,白猿满涧。如此美景,而听猿声,令人心碎,盖诗人心自碎。是为缘情写物。  第十一首写秋浦的山水形胜。逻叉矶险如鸟道,江祖山直横江中,水流湍急,客舟似箭,山花芳香。  第十二首写江水之美。水波不兴,平静如练。故希望乘明月,泛孤舟,赏花饮酒。  第十三首写秋浦夜晚景色。水清月明,白鹭飞翔,采菱女回家,一路歌唱,引得青年男子平息倾听。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第十四首写秋浦夜晚冶炼的劳动场面。黑夜冶炼,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紫烟腾空,场面壮观。冶炼工人边劳动边唱歌,使得寒川变得火热。据《新唐书·地理志五》:池州秋浦县有银、有铜。  第十五首诗人写自己因愁而头发变白。“愁”是全诗之眼。一二句与三四句倒装。正常的语序应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经过倒装,使得形象突出鲜明。修辞上还用了夸张、设问、借喻。  第十六首写秋浦农家田园生活。恬静、悠闲、远离尘嚣。  第十七首写诗人在秋浦的桃胡陂与山僧作别的场景。表现出恬静的心境。这与王维的写景诗极其相似。  第十五首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拼音版

qí yī  

qiū pǔ zhǎng sì qiū ,xiāo tiáo shǐ rén chóu 。 

kè chóu bú kě dù ,háng shàng dōng dà lóu 。 

zhèng xī wàng zhǎng ān ,xià jiàn jiāng shuǐ liú 。

 jì yán xiàng jiāng shuǐ ,rǔ yì yì nóng bú 。 

yáo chuán yī jū lèi ,wéi wǒ dá yáng zhōu 。 

qí èr

 qiū pǔ yuán yè chóu ,huáng shān kān bái tóu 。 

qīng xī fēi lǒng shuǐ ,fān zuò duàn cháng liú 。 

yù qù bú dé qù ,báo yóu chéng jiǔ yóu 。 

hé nián shì guī rì ,yǔ lèi xià gū zhōu 。

 qí sān  

qiū pǔ jǐn tuó niǎo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xī 。 

shān jī xiū lù shuǐ ,bú gǎn zhào máo yī 。 

qí sì  

liǎng bìn rù qiū pǔ ,yī cháo sà yǐ shuāi 。 

yuán shēng cuī bái fā ,zhǎng duǎn jìn chéng sī 。 

qí wǔ

 qiū pǔ duō bái yuán ,chāo téng ruò fēi xuě 。

 qiān yǐn tiáo shàng ér ,yǐn nòng shuǐ zhōng yuè 。 

qí liù  

chóu zuò qiū pǔ kè ,qiáng kàn qiū pǔ huā 。 

shān chuān rú yǎn xiàn ,fēng rì sì zhǎng shā 。

 qí qī  

zuì shàng shān gōng mǎ ,hán gē níng qī niú 。 

kōng yín bái shí làn ,lèi mǎn hēi diāo qiú 。 

qí bā  

qiū pǔ qiān zhòng lǐng ,shuǐ chē lǐng zuì qí 。

tiān qīng yù duò shí ,shuǐ fú jì shēng zhī 。 

qí jiǔ  

jiāng zǔ yī piàn shí ,qīng tiān sǎo huà píng 。 

tí shī liú wàn gǔ ,lǜ zì jǐn tái shēng 。

 qí shí

qiān qiān shí nán shù ,wàn wàn nǚ zhēn lín 。 

shān shān bái lù mǎn ,jiàn jiàn bái yuán yín 。 

jun1 mò xiàng qiū pǔ ,yuán shēng suì kè xīn 。 

qí shí yī  

luó rén héng niǎo dào ,jiāng zǔ chū yú liáng 。

shuǐ jí kè zhōu jí ,shān huā fú miàn xiāng 。

qí shí èr  

shuǐ rú yī pǐ liàn ,cǐ dì jí píng tiān 。

 nài kě chéng míng yuè ,kàn huā shàng jiǔ chuán 。 

qí shí sān  

lù shuǐ jìng sù yuè ,yuè míng bái lù fēi 。 

láng tīng cǎi líng nǚ ,yī dào yè gē guī 。 

qí shí sì  

lú huǒ zhào tiān dì ,hóng xīng luàn zǐ yān 。 

nǎn láng míng yuè yè ,gē qǔ dòng hán chuān 。

qí shí wǔ  

bái fā sān qiān zhàng ,yuán chóu sì gè zhǎng 。

bú zhī míng jìng lǐ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

 qí shí liù  

qiū pǔ tián shě wēng ,cǎi yú shuǐ zhōng xiǔ 。

 qī zǐ zhāng bái xián ,jié jū yìng shēn zhú 。

 qí shí qī  

tiāo bō yī bù dì ,le le yǔ shēng wén 。

àn yǔ shān sēng bié ,dī tóu lǐ bái yú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秋浦歌十七首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精彩推荐

  •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赠秋浦柳少府

    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 赠秋浦柳少府

    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 赠崔秋浦三首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