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宫怨

唐代 ·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0)
纠错/补充

宫怨翻译和注释

赏析

  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诗的前两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宫禁专用者为“宫漏”。大抵夜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则夜未明。“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现实中,当然绝无以海水添宫漏的事,但这种夸张,仍有现实的基础。“水添宫漏”是实有其事,长门宫人愁思失眠而特觉夜长也实有其情,主客观的统一,就造成了“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意境。虚实相成,离形得神,这里写的虽决不能有其事,但实为情至之语。

宫怨拼音版

lù shī qíng huā chūn diàn xiāng ,yuè míng gē chuī zài zhāo yáng 。
sì jiāng hǎi shuǐ tiān gōng lòu ,gòng dī zhǎng mén yī yè zhǎ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宫怨作者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

精彩推荐

  • 清平乐·宫怨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 宫怨/闺怨(柳色参差掩画楼)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 相和歌辞。宫怨

    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 宫怨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 古宫怨

    乳乌哑哑飞复啼,城头晨夕宫中栖。
    吴王别殿绕江水,后宫不开美人死。

  • 吴宫怨

    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吴王醉后欲更衣,
    座上美人娇不起。宫中千门复万户,君恩反覆谁能数。
    君心与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满宫红实垂,
    秋风袅袅生繁枝。姑苏台上夕燕罢,他人侍寝还独归。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长相弃。

  • 陈宫怨二首

    风暖江城白日迟,昔人遗事后人悲。
    草生宫阙国无主,玉树后庭花为谁。
    地雄山险水悠悠,不信隋兵到石头。
    玉树后庭花一曲,与君同上景阳楼。

  • 宫怨二首

    尘满金炉不炷香,黄昏独自立重廊。
    笙歌何处承恩宠,一一随风入上阳。
    长门槐柳半萧疏,玉辇沈思恨有馀。
    红泪渐消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