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垂耳下首 [ chuí ěr xià shǒu ]
释义: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当耳边风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释义: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当耳旁风 [ dāng ěr páng fēng ]
释义: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出处: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杜耳恶闻 [ dù ěr è wén ]
释义:塞住耳朵不愿听。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附耳低言 [ fù ěr dī yán ]
释义: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附耳射声 [ fù ěr shè shēng ]
释义: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出处: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陵谷迁移,忘注芜没,郢书燕说,附耳射声。”
贵耳贱目 [ guì ěr jiàn mù ]
释义: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公耳忘私 [ gōng ěr wàng sī ]
释义: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国耳忘家 [ guó ěr wàng jiā ]
释义: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黄耳传书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释义: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口耳并重 [ kǒu ěr bìng zhòng ]
释义: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出处: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口耳之学 [ kǒu ěr zhī xué ]
释义: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口耳相承 [ kǒu ěr xiāng chéng ]
释义:指接受传闻。
出处: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口耳相传 [ kǒu ěr xiāng chuán ]
释义: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马耳春风 [ mǎ ěr chūn fēng ]
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出处: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逆耳之言 [ nì ěr zhī yán ]
释义: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倾耳而听 [ qīng ěr ér tīng ]
释义: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倾耳注目 [ qīng ěr zhù mù ]
释义: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倾耳细听 [ qīng ěr xì tīng ]
释义:侧耳留意而听。
清耳悦心 [ qīng ěr yuè xīn ]
释义: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