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阿鼻地狱 [ ā bí dì yù ]
释义: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出处:语出《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阿毗地狱 [ ā pí dì yù ]
释义: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出处:见“阿鼻地狱”。
不习地土 [ bù xí dì tǔ ]
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南史·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俯拾地芥 [ fǔ shí dì jiè ]
释义: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出处:《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酒食地狱 [ jiǔ shí dì yù ]
释义: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出处: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人间地狱 [ rén jiān dì yù ]
释义: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
出处:叶元《林则徐》:“许多烟鬼横在地上,像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吞云吐雾,活像人间地狱。”
人杰地灵 [ rén jié dì líng ]
释义: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山摇地动 [ shān yáo dì dòng ]
释义: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出处:《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山崩地坼 [ shān bēng dì chè ]
释义: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出处:《宋书·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山崩地塌 [ shān bēng dì tā ]
释义: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同“山崩地陷”。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山崩地陷 [ shān bēng dì xiàn ]
释义: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天崩地坼 [ tiān bēng dì chè ]
释义: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
释义: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愁地惨 [ tiān chóu dì cǎn ]
释义: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天覆地载 [ tiān fù dì zǎi ]
释义: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处:《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释义: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天差地远 [ tiān chā dì yuǎn ]
释义: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台的少爷,有财有势,我的老人家虽说也是个监司职分,然而比起来,已天差地远了。”
天高地迥 [ tiān gāo dì jiǒng ]
释义: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释义: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寒地冻 [ tiān hán dì dòng ]
释义: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