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吹胡子瞪眼 [ chuī hú zi dèng yǎn ]
释义: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出处: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打鸭子上架 [ dǎ yā zi shàng jià ]
释义: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两下子,你是清楚的,管工交,是打鸭子上架。”
弟男子侄 [ dì nán zǐ zhí ]
释义:泛指晚辈男子。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伦常》:“《元典章》有‘新附军人、弟男子侄结连恶少为害’,四字始见。”
父析子荷 [ fù xī zǐ hé ]
释义: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出处: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赶鸭子上架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
释义: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出处: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是硬赶鸭子上架,我向她解释,去看也是没用。”
膏腴子弟 [ gāo yú zǐ dì ]
释义:富贵人家的子弟。
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序》:“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膏粱子弟 [ gāo liáng zǐ dì ]
释义: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出处:唐·颜师古《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梨园子弟 [ lí yuán zǐ dì ]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母慈子孝 [ mǔ cí zǐ xiào ]
释义: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碰钉子 [ pèng dìng zǐ ]
释义:指遭到拒绝。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何况给别人说话,怎么好冒冒昧昧的去碰钉子?”
妻梅子鹤 [ qī mén zǐ hè ]
释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表示清高或隐居。
出处: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三:“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矣。”
诗云子曰 [ shī yún zǐ yuè ]
释义:《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出处: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纨绔子弟 [ wán kù zǐ dì ]
释义:纨裤:细绢裤。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出处:《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纨袴子弟 [ wán kǔ zǐ dì ]
释义:纨袴: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华丽衣着。旧称浮华的富贵人家子弟。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
我负子戴 [ wǒ fù zǐ dài ]
释义:指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出处: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乌衣子弟 [ wū yī zǐ dì ]
释义:乌衣: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误人子弟 [ wù rén zǐ dì ]
释义: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小家子气 [ xiǎo jiā zi qì ]
释义: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出处:使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同,至九卿封侯。 《汉书·霍光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
释义: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